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出自老子《道德经》。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,留下旷世经典。
为迎接辛丑牛年,我这里说说这"大音希声":网上或大师们对这句话有各种解释,每个人站的位置不同,难免有不同的观点,我且说说我的理解。
这里有必要先来温习一下"音"、"声"的本来用意:
音字的演变:音字的甲骨文未找到准确的记录,应该与言互用。金文也就是钟鼎文有详细记录。
音是在言字下面的口中加了一横或一点,最上面也加了一横,就是口中之言上面有应~知音就是这么来的?音,声也。生于心,有节于外。谓之音。
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杂比曰音,单出曰声。比如敲钟谓之钟声,但如果钟声有韵伴随着其他和谐乐器,那就是音乐的音。
礼记乐记: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;人心之动,物使之然也。感于物而动, 故形于声。声相应,故生变;变成方,谓之音。
《道德经》通行本全文共计用了三个"音"字:
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
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
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。
大音希声这里的音,是人对"声"的感应。"声"同而人不同,或不同时间不同心情,对"音"的感受也不同。故"音"的属性为阴。比如同一首音乐,不同的人、不同时期、不同心情会有不一样的感受。音乐放给动物们听,不是听不见,是没有感觉,没有反应~听之不闻名曰希。
下面再温补一下声: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。声的甲骨文是在磬上加口、耳朵演变而来,磬是古老的敲打乐器。
如上所述,单个音符的声音叫做"声",把音符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,形成和谐的曲子叫做"音"。声的五行属性为阳。声在《道德经》通行本内也出现了三次:
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
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
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
礼记乐记:声变乃成音,音和乃成乐。
《易经》: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
现在我们可以很轻松的理解"大音希声"的含义了:很大音是较少的声造成的。再来举例说明:在空旷的田野,就算很远的一个闪雷,是否感觉很大声?因为四周没有其他大的声掩盖。假如身处音乐会现场,同样的闪雷还会感觉到嘛?再如深更半夜的室内,寂静的连掉颗针都能听到,此时如果有一人大喊一声,是不是受不了~太大的声音了!如果环境嘈杂,众多人叫喊,这时有人大喊能感受到什么?
大音需要希声~器乐独奏需要和声协谐,也是为了突出独奏的效果;大象(非动物象)就是无形~形神具备,细腻入微。
海顿94号交响曲"惊愕"、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等等,无不印证大音希声之规律。这里顺便谈一下音乐欣赏中,为何得不到现场感那种效果,听起来感受深刻?其中一项重要且常被忽视的指标是,重播系统的动态范围。假如音乐信号中的大小音都统统的放大或减小,反正我是不愿再听下去~五音令人耳聋,响作一团,乱糟糟的。
老子的思想,应该是中国最早哲学、科学。。。等等,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。